2023年9月,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明确提出推进城镇老旧居住区提升改造、充分利用闲置及低效用地支持科创企业发展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品质等9项城市更新重点任务。
目前这些工作进展情况如何?城市更新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什么?对此,笔者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。
一、河南省城市更新发展概况
城市更新是指通过整治提升、改建完善和拆除重建等方式,对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进行持续完善和优化调整。其目的是实现城市空间重塑、城市功能完善、人居环境改善、城市文化复兴、生态环境修复、经济结构优化和安全隐患消除。
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推进,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、人们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实现之后,提升城市品位、打造人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路提上重要日程,城市更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。
改革开放以来,特别是近二十年来,河南城市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城市面貌日新月异,城市规模不断扩张,容量不断增大,人口不断增多,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,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打造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。截至目前,河南省的城市更新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,主要体现在:
一是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,城市更新改造取得成效。近年来,河南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,城市面貌得到改善,人口数量持续增长。特别是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方面,取得了显著成就。
2023年,全省超额完成了城市更新民生实事任务,共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8.98万户,超过了38万户的目标任务。此外还大力整治了窨井设施,共整治窨井28万座,并超额完成了燃气居民用户安全装置加装任务,完成1100.9万户的加装工作。《意见》提出的9项城市更新重点任务,目前都在有序推进之中。
据了解,今年河南计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3610个。计划到2035年,具有河南特色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,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,城市生活将会更方便、更舒适、更美好。
二是经济总量增强,经济结构更加合理。经济总量稳步增加,财政实力显著增强;金融机构各项指标增长显著,消费需求持续增长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增加;经济结构持续优化,产业结构实现重大突破,农业基础地位稳固,工业逐步迈向中高端,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;科技创新投入增加,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显著。
以城市经济占主导的郑州市为例,2023年郑州市的地区生产总值(GDP)达到了13617.8亿元人民币,占全省GDP的比例约为22.8%;而郑州市主城区的生产总值在全市的占比约为七成,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领先地位和重要作用。
三是交通和基础设施日益现代化,居民生活更加便利。济郑高铁的贯通,形成了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,郑许市域铁路通车,安阳红旗渠机场投运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,显著提升了河南省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水平;
去年河南省超额完成了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,城市道路面积和公共交通设施大幅增加,城市基础设施如供水、燃气管道等得到了更新和优化,提高了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;
通过“口袋公园”的建设,改善了居民休闲空间;老旧商圈也得到了改善,增加了智能停车场等设施,城市更新行动使得城市环境变得更加美观和宜居。
这些成就反映了河南省在城市化、经济发展、科技创新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快速进步,展现了其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的发展活力。
二、河南省在城市更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
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,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,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,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。河南省在城市更新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,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:
一是资金和管理问题。城市更新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,资金筹集和管理效率是其中的关键问题;同时,对城市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二是居民安置问题。在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,居民的安置和搬迁问题需要更好地妥善处理,以确保城市更新的顺利进行。
三是存在废弃、老旧、闲置“三类资产”问题。河南省在城市更新中,同样面临着废弃类、老旧类和闲置类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挑战。
废弃类固定资产,这类资产主要源于因经济快速发展、产业结构升级等产生的废弃建筑、旧工业设施等淘汰物;
老旧类固定资产,包括一些仍在使用但技术落后的生产线、机械设备及老旧的基础设施等;
闲置类固定资产,多是因城市规划变动、产业转移或是市场变化而导致的,例如,一些工业园区因产业升级而出现闲置土地或厂房。
如何有效地盘活、消化这“三类资产”,是今后城市更新发展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问题。
三、城市更新的对策建议
城市更新改造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过程,旨在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,提升城市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。这一过程涉及多个方面,包括居住区改善、产业提升、公共服务品质提升、文化传承、基础设施升级、城市安全韧性提升、绿色发展和生态修复、智慧赋能管理等。
2023年7月,住建部发布的《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》提出,坚持城市体检先行、发挥城市更新规划统筹作用、强化精细化城市设计引导、创新城市更新可持续实施模式、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五方面具体措施。
要求统筹推动既有建筑更新改造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、完整社区建设、城市生态修复、城市功能完善、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传承等城市更新工作。
目前,河南省城市更新已提上重要日程,但由于经济形势整体有待提振、投资者投资意愿不强等,致使城市更新出现资金匮乏等一些问题。如何破解城市更新中涉及“三类资产”和管理等问题,笔者提出如下建议:
一是对“三类资产”进行精细梳理、分类处置。首先要对全省城市进行全方位普查,把各城市废弃、老旧、闲置三大类固定资产全部梳理出来,然后由各城市同步把拟更新的内容分类填报信息系统,并尽快全部上线,做到理清家底、信息共享、分类处置,开展资源化利用。
对废弃类固定资产进行回收与再利用。鼓励企业或政府相关部门对废弃资产进行回收,尤其是对有价值的金属材料、设备部件等进行再利用;将废弃土地改造为城市绿地、公园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,既改善了城市环境,又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空间。
对老旧类固定资产开展技术改造与功能升级。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,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,提升其使用功能和安全性,如改造为博物馆或文化中心;将一些老旧建筑改造为社区服务中心,提供养老服务、文化活动等公共服务。
对闲置类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利用。首先,引入市场机制,通过租赁、转让或合作开发等方式,将闲置资产交由有需求的企业或个人使用;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,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闲置资产的改造和利用;结合河南省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战略,将闲置资产用于新兴产业的发展,如高新技术产业、现代服务业等。
上述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城市资产的利用效率,促进经济发展,提高城市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。
二是探索多元融资渠道,提升管理水平。去年,我国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.8万亿元,用于加快实施“十四五”重大工程,实施城市更新行动。
近日,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,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,支持部分大中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开展地下管网更新改造等,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,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拉动效应。
对此,我省应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双重作用,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,分类配发地方专项债、增发地方国债、配套财政资金;广泛宣传政府相关信息,重点突出城市更新资金蛋糕,公开废弃、老旧、闲置三大类固定资产更新内容,提振意向投贷方信心,提升城市更新参与度,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拉动效应,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,以确保更新及配套资金足额到位。
同时,应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结果导向,以解决难点、堵点、痛点问题为重点,合理确定城市更新任务和项目;建立“发现问题—整改问题—巩固提升”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,通过制度约束、严格管理等,提升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。
三是加强规划设计,优化居民安置。在城市更新中,应综合考虑城市的长远规划、经济发展需求、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、传统文化保护和城市风貌的协调等多方因素,加强政府与企业、民间组织的合作,形成多方参与、共同治理的机制;
充分发挥城市规划设计的统筹引领作用,利用现代科技手段,开展智慧城市建设;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改造,实施“断头路”“支小路”更新改造,畅通城市交通“微循环”;在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中,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安置意愿和生活需求,制定合理的安置政策,最大限度地确保居民福祉和社会稳定。
总之,我们要以城市更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,通过盘活存量、激活增量、催活需量、带动就业,务实解决民生、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等问题,进而实现“城市病”得到有效缓解,城市人居环境更加优美,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。
(作者:贺建委,原河南省政府参事、一级巡视员 ;王义忠,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黄河商学院讲师)